傳統飛艇第一代(固定翼型)和第二代(轉涵型)缺點 |
(1) |
安全性、控制性較差: |
|
1、 |
無靜態旋轉動力:由于沒有靜態旋轉動力,第一、二代飛艇操控性能差,只能俯沖式飛行或飄移起降,不具備空中懸停、原地旋轉、倒飛、超低速慢飛、垂直起降等功能,在降落時因為俯沖或飄移速度較快,又無螺旋槳保護功能,容易傷及人員和物體。 |
2、 |
抗風能力差:小于3級的抗風能力使得飛艇很容易出現失控,而一旦出現失控便可能帶來災難性損失! |
3、 |
基本無保護功能:一旦出現失控便可能帶來安全事故! |
4、 |
無雙重控制功能:一旦方向或升降舵面系統故障,必定出現飛行失控事故! |
5、 |
起降場地要求高:俯沖式起降,通常要100m*100m范圍內無高大建筑物或構筑物,在城市里要找這樣的場地困難。 |
6、 |
艇囊性能差:強度低、重量重,不具備不需要更換氣體,同時,還可實現氫氣內安裝發光燈之獨特功能。 |
7、 |
姿態穩定與飛行速度:穩定性能差、飛行速度低 |
8、 |
無飛艇壓力自控器:容易出現爆艇或艇體發軟所帶來的安全事故。 |
(2) |
飛行作業時段無保障: |
|
由于動力與風阻比值較小抗風能力差、一般4級風以下才能飛行,又因無防雨水功能下雨天不能飛行,全年差不多有2/3以上天氣不能飛行,作業時段毫無保障。 |
(3) |
飛行成本高: |
|
由于第一、二代飛艇體積大需要的氣體也較多,而要保證飛艇的安全就必須充氦氣,氦氣的成本目前為1200元/瓶,10-12米長的飛艇每次使用氦氣的成本大約需1.5萬元左右,如此高的成本,一般客戶難以接受。 |
(4) |
場地要求太苛刻: |
|
過去的俯沖式飛艇操縱性較差,特別是對起飛降落的場地要求太高,通常要100m*100m范圍內無高大建筑物或構筑物,而在城市里要找這樣的場地是十分困難的。 |
第三代飛艇與第一、二代飛艇主要優缺點對照一覽表
|
|
第三代飛艇 |
第一、二代飛艇 |
飛行性能 |
具備空中懸停、原地旋轉、倒飛、超低速慢飛、垂直起飛、垂直降落等優越功能,飛艇可以象直升飛機一樣飛行!
|
發動機不能轉涵,且無靜態旋轉動力、操控性能差,只能俯沖式起飛降落,不具備空中懸停、垂直起飛降落之功能,,在降落時由于俯沖速度較快,很容易碰撞到地面人員和物體,重則傷人,輕則損壞地面物體和飛艇設備。
|
抗風能力 |
具備6級(可達16米/秒)以上的抗風能力,基本上能達到全天候飛行;控制性能較好、失控機率低。
|
僅有3級以下的抗風能力,使得飛艇很容易出現失控。
(詳細見《重點問題說明》中的“抗風能力”說明) |
保護功能 |
具有多重保護裝置,如:失控保護、防墜保護、防落水保護、防水保護、雙油雙電、防高壓線保護、防螺旋槳傷人保護、艇頭保護、高度保護等系列保護功能,在多重保護下,即使飛艇萬一出現失控,也能安全降落!
|
|
壓力自控 |
有效防止爆艇或艇體發軟所帶來的安全問題。 |
容易出現爆艇或艇體發軟所帶來的安全問題。 |
場地要求 |
可在任何地點起飛降落,在5級風以下可以在轎車車頂起降,還可在水面起飛降落。 |
俯沖式起降,通常要100m*100m范圍內無高大建筑物或構筑物,在城市里要找這樣的場地是十分困難的。
|
雙重控制 |
失控機率減少3/4,同時有效大幅度提高控制率。 |
一旦故障,必定出現飛行失控事故。 |
艇囊性能 |
強度高、重量輕,具備常年不需要更換氣體、同時也具備氫氣內安裝發光燈之獨特功能。 |
強度低、重量重,不具備常年不需要更換氣體、同時也具備氫氣內安裝發光燈之獨特功能。 |
姿態穩定
飛行速度 |
穩定性能強、飛行速度高。 |
穩定性能差、飛行速度低。 |